好品牌是关于人心的算法
现在大家讲品牌言必称互联网,但互联网打造品牌很难,互联网的优势是精准分发,但本身并不能打造品牌。
现在大家讲品牌言必称互联网,但互联网打造品牌很难,因为互联网是海量信息。品牌再多的投入,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都很容易被淹没。互联网的优势是精准分发。从获客角度来说,提高了交易的效率,但本身并不能打造品牌。因为通过竞价广告提高的交易效率的收益又被交易平台挣回去了。就算“一对一”的交易效率提高取得了一部分价值,它也不是打造品牌。因为“一对一分发”叫“货找人”,而“人找货”才叫品牌。
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,为什么一定要中心化媒体才能打造品牌呢?从企业角度来说,都希望广告要精准,要打中会产生购买的目标受众。其实所谓品牌引爆是指市场的连锁效应。它不仅是由购买者构成的,而是购买者、决策者、影响者、体验者、传播者这五种人群共同叠加而产生的。这句话是“营销教父”菲利普·科特勒先生说的。市场的连锁是由五大人群共同叠加产生的。品牌建立社会共识和社会产能至关重要。取大势才会有大力,才会有长远之力。
01
构筑品牌有三个重要原则
第一,重复对抗遗忘
我介绍大家看一本书叫《思考的快与慢》,它对人类的思考模式进行了重大揭示。人类的思维有两个系统:直觉反应系统和理性思考系统。因为每天进食只有20%能量归人脑使用,所以人脑需要节省能量,它95%的时间都用直觉反应系统,只有5%的时间用理性思考系统。直觉系统的运行方式就是什么信息最容易回想起来,什么信息就是真。
人类根本分不清楚“熟悉感”和“真相”。熟悉的东西会让你的认知放松,做出舒服而轻易的判断。所以要使人们相信一个概念或事物,方法就是四个字:“不断重复”。
传播的本质是把一个人关在封闭空间中,反复说,反复说,最后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信任,建立安全感,成为常识,成为他们不加思索的选择。
第二,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
传播有以下三大路径:
1. 融入或开创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。比如之前的鸿星尔克捐款。
2. 融入社会热点娱乐和赛事。比如加多宝冠名《中国好声音》、安慕希冠名《奔跑吧兄弟》。
3. 融入消费者核心生活空间和生活场景。
大家都想赌对当年最火的综艺,赌对最刷屏的事件,但成功率很低,也很难复制。所以真正的有效的、不用赌的方法是用确定的媒体逻辑打赢不确定的传播环境。什么是确定的?人们日常生活轨迹,这个确定性就在每天都要经过的反反复复之中。所以投广告其实跟投资一样。做重复的可以被累积的事情,就可以享受时间的复利。
第三,品效协同 vs 品效合一
品效合一是伪命题。品牌广告是长期机制,效果广告是短期机制,只能协同,不能合一。现在品牌广告发出后,有数据回流,效果广告就可以立即跟进,就能缩短品牌广告到效果广告的距离和时间。品牌和效果广告比有3/7原则,在这个比例下,品牌广告有如下功能:
1. 拉动新客:
主动搜索率上升10%-30%
2. 促进转化:
加购、关注、收藏、下单上升20%-60%
3. 抢占资源:
赢得平台或其他合作机构的支持
4. 促销有底线:
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
02
消费行业商业战争的三个阶段
第一阶段拼供应链;
第二阶段拼渠道渗透率;
第三阶段生产端过剩化,渠道端同质化,消费者获得更大选择权。这时每个品牌都要回答: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到底是什么?
中国消费品市场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都结束了,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博弈,重要特点就是量价齐杀。大家搞促销,买流量,这种方式开始有效,后来都遇到瓶颈。
因为流量红利结束,过去几年崛起的一些新品牌销量大幅下降。促销和流量也许能够帮助品牌达成下个月的销售目标,但如果品牌不能走进消费者的心智,企业就很难取得应有的利润:要么利润被促销掉了,要么利润被渠道和流量夺走,这是个负向循环。
五年之前我们广告行业有句话“凡是算不出ROI的都不能投”。现在我们说“凡是能算出ROI的都不能投”。因为凡是能算出ROI的,平台都把你算得牢牢的,最后大家都沦为平台的打工人。
中国消费行业的商业战争都经历三个过程:生产,渠道,用户心智。
第一阶段谁有优质的供应谁会赢。第二阶段谁渠道渗透率高,谁会赢。第三阶段生产端过剩化,渠道端同质化,消费者面对很多选择,这种情况下,其实每个品牌都要回答一个问题: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到底是什么?
消费品当中真正赚钱的公司品牌自带流量比例基本能达到60%-70%,剩下的30%-40%也要靠打流量广告,但它的转化率很高,且跟渠道谈判的溢价能力强,因为品牌认知度高,它算准了人心。品牌是人心的算法,这是个更高级的算法,是生意增长的根本。
全世界最大研究公司凯度有一个企业营销投资回报率的研究,数据显示,健康的企业70%的销售是由品牌资产贡献的,也就是客户的指名购买,另外30%的销售是由短期促销和转化促销流量等形成的。所以我认为,健康的比例就是七三开。
下面两个股票指数的对比可以看出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。黄线是BRANDZ China Top 100,也就是中国品牌100强的股票组合,白线是MSCI中国股票加权指数。
过去十年MSCI的中国指数涨了77%,而BRANDZ China Top 100股票组合涨了246%。在开始两三年它们差距不大,但是拉长到十年,两个指数大概差3.5倍。
另外,在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的疫情冲击中,能迅速反弹的是谁呢?MSCI中国指数大概反弹了24.4%,但BRANDZ China Top 100股票组合反弹了77.5%,所以强品牌在挑战面前,反弹能力也更强。
03
抢占用户心智,
根据行业地位不同的四个方法论
1.封杀品类
2.多快好省
3.垂直聚焦
4.开创新品行业
老大的方法论:封杀品类。
比如天猫的广告“上天猫就够了”,别的地方不用去了。
行业老二的方法论:多快好省。
比如“上京东上午买下午就能到”,这是占据特性“送货快”。
行业老三的方法论:垂直聚焦。
如果行业里老大、老二太大打不过,就去做垂直领域,比如“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,唯品会”。
行业破局者的方法论:开创新品类。
比如说“拼多多,拼得多省得多”。前三都做电商,拼多多就去做社交拼团。
所以老大打防御战,守住自己的山头;老二打进攻战,进攻老大的山头;老三打游击战,守住自己的小山头;老四打侧翼战,在无人地带降落,开创新品类。很多开创新品类的公司后来就成了老大。只要它是个趋势性的新品类,不断壮大就替代了原来的老大。整个商业战争就是四种象限的战争。
来源:泉果视点